央企“AI+”行动观察之筑牢智算底座:算力筑基,智启新篇 时间: 2025-04-28 22:01:29
【前言】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金字塔”体系中的基石,为大模型训练、数据处理以及场景应用的蓬勃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央企“AI+”专项行动推进以来,以通信、能源、科技类央企为代表,正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国产化、算力资源调度等多维布局,构建起自主可控的算力网络,为我国AI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FP32单精度计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FP32),占比达32%。
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央企对智算集群的规模化布局。从规模上看,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而通信行业央企成为算力供给的“主力军”。
近年来,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算力布局,加大算力资源投入力度。从算力布局上看,既有满足大模型集中训练需求的大规模智算集群,也有满足推理算力需求的边缘节点。例如,中国电信基本形成“2+3+7+X”智算布局,两大公共智算中心辐射全国,三大热点区域满足超大规模集群需求;中国联通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升级,建成300多个训推一体的算力资源池;中国移动建成了2个超万卡智算中心、13个区域智算中心及1500个边缘节点。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29.2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146万台普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总和。
从技术能力看,我国万卡集群的设计建设能力实现新突破。万卡集群是指由一万张及以上的加速卡(如GPU、TPU或其他专用AI加速芯片)组成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用以训练基础大模型。中国电信于2024年3月在国内率先推出国产单池万卡液冷算力集群,标志着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此外,中国电信“息壤”智算平台整合自有及合作伙伴算力,形成62EFLOPS的“算力池”,可同时支撑超10万个AI任务并行运行。以中国电信临港智算中心为例,其创新性地采用网络中置、算力分层的“魔方”型布局,巧妙绕过IB网络50米传输的局限,实现了单一集群内万卡高速互联。
这些超级算力集群如同“智能能源枢纽”,为大模型训练提供底层支撑——国家电网“光明电力大模型”训练中,智能算力集群自动识别训练各阶段的算力需求差异,在数据预处理阶段优先分配CPU资源,将训练周期从传统架构的3个月压缩至18天,算力成本降低45%。再如,在能源领域,央企探索出“算力+绿电”的特色路径。国家电投在内蒙古建设的“零碳智算中心”,采用光伏直供电技术,年消纳绿电超5000万度,算力成本较传统数据中心降低 35%。这种“绿电养算力”模式,既满足了AI产业高耗能需求,又为“双碳”目标贡献央企方案,被工信部列为绿色算力典型案例。
算力国产化是国内AI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算力国产化取得显著突破。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建成了京津冀地区唯一国产液冷单集群万卡智算资源池,成为业内领先的全国产化训推一体、国产自研架构的高性能公共智算中心。
在算力核心技术领域,央企展开自主攻关,破解关键环节依赖进口的困局。芯片方面,中国电子旗下华大电子研发的“华睿2 号”AI 芯片,采用存算一体架构,算力密度达256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功耗仅为传统GPU的1/3,已在电网设备监测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华为昇腾910B芯片在电力、制造等场景推理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90%,已支撑国家电网AI调度系统实现全网负荷预测误差率低于1.5%,中石油勘探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
在算力架构创新方面,航天科工行云科技推出的“天智”异构计算平台,兼容国产芯片与开源框架,使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 50%,被列入国资委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国家电网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电力行业专属算力中台”,针对电网数据高实时性、高安全性需求,设计出“流计算+图计算”融合架构,可同时处理百万级传感器实时数据,故障识别时延小于100毫秒,较通用架构性能提升6倍。这种“因需而建”的定制化算力方案,正成为行业智能化的标配。
面对算力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央企创新算力调度技术,构建“全国一盘棋”的算力网络。为更好统筹、调度算力资源,中国电信自研“息壤”平台,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每分钟数万次、每天上千万次的算力统筹调度,满足千行百业对算力的需求。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跨地域、跨厂商算力资源的动态分配,将GPU利用率从行业平均的30%提升70%。
为满足算力数据的流通需求,中国移动投用400G全光骨干网,编织了一张贯穿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0多个城市的算力“运输系统”,实现传输带宽提升4倍、枢纽间时延均低于20毫秒、关键主用链路时延降幅达20%、单比特能耗降低65%、单比特成本下降20%。中国移动推出的“九天・海算”算力网络,更实现了算力与数据的协同流动。在雄安新区智慧交通项目中,平台将路侧传感器数据实时推送至边缘算力节点,完成车流量预测、信号灯优化等计算任务,时延控制在50毫秒以内,较传统集中式架构提升3倍效率。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算网大脑”,实现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统一调度,推动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这种“中心算力+边缘算力”的分级调度体系,正在重塑 AI 应用的基础设施架构。
“从目前态势看,算力基础设施依然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中央企业将持续加快智算资源建设。”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负责同志说,三大运营商要深度参与训练场建设,为训练更加复杂的AI模型提供算力支撑。
算力是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通用工具”。当前,央企算力基建已形成“算力规模化、技术自主化、调度智能化”的发展格局。央企正通过算力基建的智能化升级,为我国抢占全球AI竞争制高点提供最底层的支撑——这既是大国央企的责任担当,更是智能时代的中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