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朋观点

您的位置:首页>亿朋大讲堂>亿朋观点>

年度回顾 | 国企改革系列(一):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梳理 时间: 2023-12-11 10:23:57
导语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开启。立足新征程,实现国企改革既定目标,需要在梳理国企改革历史、总结取得主要经验基础上,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挺进。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时期(1978-1992年)、产权改革时期(1993-2002年)、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时期(2003-2012年)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2013年至今)共四个阶段。
 

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时期(1978-1992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其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早期探索主要集中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

 

第一阶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沿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逐步推进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在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并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主要改革措施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

 

二、产权改革时期(1993-2002年)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前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技术改造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倒逼国企改革不能仅限于经营权的调整,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所有权改革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企改革关键词为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三年脱困,改革思路由政企分开深入到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抓大放小、三年脱困等措施将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解决了整个国有经济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问题,改变了国有经济量大面广、经营质量良莠不齐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局面。

 

三、建立健全国资管理体制时期(2003-2012年)

 

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十六大报告在总结过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定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由此开启了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的国企改革以建立新的国资监管体制为核心,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规范化董事会建设为重点,以国有资本调整和推进企业重组为主线,国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003年成立国资委,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主体,有效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董事会制度等措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效显著,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建设持续完善。此外,通过央企的兼并重组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促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时期(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将国企改革引入全面深化。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1+N”顶层设计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此意见为统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作为顶层设计方案,搭建了新时代国企改革“四梁八柱”,为新时代改革指明了方向。

 

以分类为基础,改革向纵深推进

 

明确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推进分类改革,是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起点。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国有企业进行功能界定与分类,2015年12月,《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实施方案》于2016年8月颁布。到2017年底,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层面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完成。在国有企业更加清晰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分类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分类监管持续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试点探路 示范引领,夯实改革基础

 

通过“十项改革”试点、“两类公司”试点、“双百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世界一流企业示范工程”等改革试点及专项行动,国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监管、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多点展开,重点突破,引领国企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落地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是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的再深化。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完善,国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速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开启

 

国有企业在“1+N”国企改革政策引领下,经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迈向新征程。2023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称为“新三年行动”,明确了今后三年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2023年7月18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紧接着,7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研讨班,全面落实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明确要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国资监管体制完善、重大风险防控等七方面工作。

 

9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就各地方、各中央企业抓好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落实落地,更大力度推动深化提升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工作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再提速。

 

10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即将具体实施落地。

 

结语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国企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持续深化的过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之路。四十多年来,经过四个阶段的改革摸索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逐步优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拉开帷幕,国企改革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向纵深推进。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关闭
关闭